多地官宣将“取消公摊”,专家:可提高购房品质,增强购房积极性 购房透明度提升
12月12日,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衡阳市商品房销售将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套内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组成。
12月1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四部门也发布了相关措施,提出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关政策,取消商品房销售价格限价机制,并鼓励实行“现房销售”,逐步推进“取消公摊”。
今年以来,从地方政府到开发商都在尝试取消公摊。多个地方政府要求探索按照套内面积计算房价,已有部分地区开始实施。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一些标榜“零公摊”、“得房率超100%”的项目正在高调入市。广东省肇庆市率先发布商品房按套内面积计价的通知,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公摊面积过大导致得房率过低一直是购房者头疼的问题。2022年有报道指出,有些购房者发现实际套内面积远低于预期,销售人员承诺的公摊面积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严重损害了购房者的知情权,导致市场混乱。
近年来,取消公摊逐渐成为共识。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今年,广东肇庆、湖南湘潭等地开始要求房企按住房套内面积计价宣传销售;浙江杭州也出台规定,新成交宅地可以享受面积认定新规,如封闭式阳台只算一半面积,开放式风雨连廊不计容等,旨在提高得房率。
这些措施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因为“所购即所得”是基本常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松绑建筑设计规则,通过放松阳台尺寸限制、鼓励露台等半开放式设计、支持空中绿化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等方式,助推开发商提升项目得房率。
公摊面积的概念并非我国首创,但我国的公摊涵盖范围远超其他国家。国外多局限于电梯、楼梯等垂直交通区域,而我国还囊括小区大堂、门厅、走道等水平交通空间及物业管理用房、设备间等公共设施区域。我国公摊系数明显偏高,北京商品住宅平均公摊系数达23%,上海超20%,广州约19%,相比之下,美国平均仅15%左右,法国则低至10%出头。
专家表示,多地接连出台政策说明取消公摊是2025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政策能够提高购房品质,提升买房信心,增强购房积极性。取消公摊后,购房者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买到的面积也能真正拿到手。然而,取消公摊并不意味着房价会因此下跌。取消公摊仅仅是取消了公摊面积的计算模式,将公摊的“价格”并入现在的房价之中。因此,商品房的“销售价”非但不会降,反而可能会提高一点。二手房的价格可能会相应降低,进一步拉开二手房和新房的价格差距。此外,物业费、取暖费等也将按照套内面积来收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全国的老百姓“降点压”。但物业公司可能会提高物业费单价来弥补损失,带动“物业行业标准”的树立与落地。
取消公摊面积计价模式不仅是为了促进商品房销售,更是为了提高购房者的权益保障,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人们期待这一措施能够更大范围、更快速度地铺开,尽快形成新的行规,重塑业态,形成更加健康、持续的产业运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