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例心脏冠脉搭桥手术 开启心血管外科新纪元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威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指出,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在缓慢上升,尚未出现下降趋势。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3.3亿人,相当于每5名中国居民中就有1名心血管病患者。2023年,约458万人因心血管疾病去世。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供血。在众多治疗心血管病的手术中,冠脉搭桥手术是最普及且有效的心肌血运重建手术之一。2023年,全国共有673家医院进行了60511例冠脉搭桥手术。1974年11月18日,阜外医院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例冠脉搭桥手术,这标志着中国冠脉外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该手术历经7个多小时,使一位严重心绞痛患者的心脏恢复了稳健跳动。
纪念这例手术成功50周年的活动上,胡盛寿认为应该让更多青年医生深刻领悟这台手术传递出的医学人文精神,因此召开了更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吸引了阜外医院200多名青年医生以及8所其他医院的医生代表线上参会。郭加强曾勉励青年医生要以仁爱之心对待病人,胡盛寿再次强调这一理念,认为一家医院的伟大在于其所珍视和传承的理想。
医学人文在我国医疗界正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要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引导工作人员树立人文情怀,培育医德高尚的“大医”“良医”。
郭加强当年为这例手术做了长达一年多的准备,包括自己磨制手术器械。他敏锐地预测到我国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并决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冠脉搭桥手术。尽管当时技术门槛极高,但郭加强带队走访全国多地医院,开展培训和技术支持,逐步推广这项技术。1980年后,随着经济复苏,阜外医院整合全国资源,推动冠脉搭桥技术的发展。通过“点对点”模式,冠脉搭桥手术推广至26个省(区、市)103家医院,并促成44家医院新建心外科,使更多患者能在当地接受手术。
胡盛寿回忆,在讨论失败病例时,郭加强总是第一个发言,检讨自己在手术和诊断中的不足。这种严谨、谦逊的态度值得晚辈学习。后来,冠脉搭桥手术发展出了微创方法,但学术争议的背后是为了提供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2002年起,阜外医院开始进行冠心病术后随访项目,逐渐形成中国冠心病外科质控协作网络,覆盖超过150家心脏中心。基于质控数据库,2004年至2013年间,我国风险标准化的单纯冠脉搭桥手术死亡率从2.8%降至1.6%,并发症发生率也逐步降低。
国家心血管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后,通过发送质量报告给成员单位来提升全国范围内心血管外科医疗的质量水平。郑哲表示,医疗质控是更深层次的人文,需要严格把控医疗质量。胡盛寿在1996年做了第一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并持续研究近10年。最终发现,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短期获益有限,可能增加远期心血管事件风险。基于此,胡盛寿及其团队调整了手术策略,常规情况下采用体外循环搭桥手术。
胡盛寿严于律己,也严格要求学生。他告诫学生要尽量减少创伤,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好的长期结果。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昌伟经过10年的严格训练才获得做搭桥手术的资质。他认为自己很幸运地接受了严格而全面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