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一放出来就炸裂了,这个松绑绝对是件大事 国资风投迎来变革
最近,上海印发了《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考核评价及尽职免责试行办法》,旨在解决国资“不敢投”“不愿投”的问题。文件一出,市场反响强烈。
目前,国资创投已经接棒美元基金成为风投市场的主力。然而,国资进行风投存在天然劣势:国有资产稳健保值要求与被投项目的高风险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可以具体化为三个主要障碍:
首先是考核。一只新设立的创投基金从成立当年就开始接受考核,资金不能闲置,必须尽快投出去。地方政府每年会将上级的考核分解到国资创投中,只有每年拿出业绩数据,才能在整体考核中获得优秀评价。
其次是审计。如果被投项目亏损,无论是巡回审计还是离任审计都会成为难以逾越的关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最低标准,而风投很难每年都实现稳定增长的盈利。
最后是问责。当被投项目是科技等成长性企业时,进度往往会偏慢,国资创投负责人会受到多方问责。一方面来自地方政府,询问投资时间、收益、税收、GDP和就业贡献;另一方面来自垂直国资部门,要求说明资金使用情况和投资目标未实现的原因。任何一方的问责都可能结束其政治生涯。
风险投资因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与国资基金的低风险偏好相冲突。这种冲突导致国资基金不愿投、不敢投、不想投。不投就不会错,躺平总比乱动好。
但当前形势不容许这种逻辑继续存在。中国正经历深刻的产业转型,需要培育更多先进制造企业、科技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突破科技瓶颈。传统银行融资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必须依靠创投、风投和市场化的股权融资模式。
因此,打破“不愿投、不敢投、不想投”的思想桎梏,从制度上给国资风投松绑至关重要。例如,上海提出了五种具体免责情形,包括基金效益良好或完成整体目标但少数项目出现风险或损失、落实国家或地方重大战略项目出现风险或损失、技术研发阶段项目出现风险或损失、国内外政策环境和技术规则变化导致的风险或损失以及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风险或损失。
其他地区也在采取类似措施。成都放宽了政策性基金的容亏率,广东明确表示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湖北出台了国有企业容错免责事项清单,深圳发布了“三年创投方案”,呼吁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
这些改革虽然不易,但对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世界正在发生巨变,趋势就是命运。